據外媒報道,有數據顯示,半導體行業交貨時間已連續9個月縮短,顯示此前因新冠疫情引發的大約兩年的“缺芯”危機已經過去……
業界周知,在過去幾年中,全球大力芯片制造能力的大部分動力,例如美國去年撥款 520 億美元用于擴大國內芯片制造,都源于 COVID-19 大流行導致的兩年芯片短缺,但去年的短缺很快就變成了供過于求,這降低了對額外產能的需求。
然而,隨著芯片制造商更快地釋出訂單產能,Christopher Rolland擔憂這一改變可能會引發一些訂單被取消。利空消息沖擊美國半導體類股15日走勢疲弱。芯片股的關鍵基準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(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 Semiconductor Index)15日下跌1.09%(32.76點)、收2977.39點。
截圖自東方財富網
據MarketWatch報道,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周三在一份報告中指出,半導體行業交貨時間(芯片從訂購到交付)已連續9個月縮短,表明自2020年下半年起因疫情所引發的“缺芯”危機已經成為歷史。
Rolland指出,目前半導體行業交貨時間比2022年5月的歷史高峰低了4周,據他預測,實際的交貨時間可能縮短的更快,因為分銷商因擔心客戶訂單取消而不愿下調交貨時間。
具體到相對緊俏的品牌來看,Rolland表示,Microchip的交貨時間已顯著縮短,賽靈思生產的FPGA芯片的交貨時間在過去幾個月急劇下降。“在這個財季,我們從許多公司那里得知FPGA的供應一直在改善。這種收縮也可能表明以FPGA為主的網絡終端市場可能正在放緩。”
另外,Rolland稱,雖然Microchip、TI和恩智浦等基礎廣泛的供應商的交貨時間正在迅速下降,但意法半導體、英飛凌和安森美半導體交貨時間更加穩定。
注:文字來源及版權屬于國際電子商情,捷邁科技僅作轉載紛享。